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 郭振華
若海洋要發展成商業發電,可能仍需十年,雖技術、行政層面等疑慮皆可解決,但學者、專家還需時間驗證整體成效。而目前台灣的黑潮發電,仍處學術研究階段,未來的商業轉換依舊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圖片來源/郭振華
圖片來源/郭振華
「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又稱為NEP-II,以推動六大主軸為中心,包含,節能、替代能源、智慧電網、離岸風力及海洋能源、地熱與天然氣水合物、減碳淨煤。結合國內產學研,促進再生能源產業及減碳技術的研發,其中也含離岸風力及海洋能源。根據「2050淨零排放規劃」,2050年台灣整體電力預估需要40GW至50GW,再生能源則目標占其中的60%到70%,而再生能源中海洋能又屬黑潮的潛力最大,可達4GW。
歷經四年實作,郭振華團隊的浮游式洋流發電機正放在台東與綠島間的海狹。郭振華分享運作模式,搭配沉落海床上的二十噸水泥塊,兩者之間連接電纜線及牽引線,透過洋流帶動葉片旋轉產生動力,再將資料傳輸至岸上的貨櫃實驗室,透過持續監控以便隨時啟動維修機制。
天然災害、環境保育的平衡一直是學者考量的因素,郭振華表示,現今已有應對措施。再者,黑潮發電的技術開發與離岸風電的海事工程相同,保養程序也一致,技術層面的疑慮也得以解決。然而,繁複的行政流程也需改善,郭振華舉例,申請測試場域需要花費一年的時間,經由水下考古、漁場、公眾等社會團體同意,才得以獲得一個月的實驗機會。
一般海流都是海面的流速較強,反之,一定深度流速就會略減,直至海底速度即歸零。郭振華提及,若想採用海流發電,唯一的方法為,將發電渦輪機浮在水面,並使用一定重量的錨碇固定至海底。假設颱風來襲,巨大的風暴會使海平面產生漩渦,但越深的海域晃動相對越小,所以郭振華團隊在發電機內設計沉浮系統,仿效潛水艇內部的水櫃,透過排水及吸水,控制整體或特定部位的上浮與下沉,應用阿基米得原理防治天然災害。
現今台灣的大規模基載發電仍在發展中,商轉規模的發電量預估至少500千瓦,相當於一整個發電廠,郭振華表示,若想提供本島民生用電,短時間仍受成本阻礙。
以研究的角度切入,郭振華解說,藉由水流的能量轉變成電力,大約有60%可以進入發電機,最後剩約40%的電量可使用。但若想在本島大量生產機組,需先投入上千台的基礎設備,可初始階段將因成本不足,無法實行。
「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又稱為NEP-II,以推動六大主軸為中心,包含,節能、替代能源、智慧電網、離岸風力及海洋能源、地熱與天然氣水合物、減碳淨煤。結合國內產學研,促進再生能源產業及減碳技術的研發,其中也含離岸風力及海洋能源。根據「2050淨零排放規劃」,2050年台灣整體電力預估需要40GW至50GW,再生能源則目標占其中的60%到70%,而再生能源中海洋能又屬黑潮的潛力最大,可達4GW。
歷經四年實作,國立臺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郭振華團隊的浮游式洋流發電機正放在台東與綠島間的海狹。郭振華也分享運作模式,搭配沉落海床上的二十噸水泥塊,兩者之間連接電纜線及牽引線,透過洋流帶動葉片旋轉產生動力,再將資料傳輸至岸上的貨櫃實驗室,透過持續監控以便隨時啟動維修機制。
天然災害、環境保育的平衡一直是學者考量的因素,郭振華表示,現今已有應對措施。再者,黑潮發電的技術開發與離岸風電的海事工程相同,保養程序也一致,技術層面的疑慮也得以解決。然而,繁複的行政流程也需改善,郭振華舉例,申請測試場域需要花費一年的時間,經由水下考古、漁場、公眾等社會團體同意,才得以獲得一個月的實驗機會。
一般海流都是海面的流速較強,反之,一定深度流速就會略減,直至海底速度即歸零。郭振華提及,若想採用海流發電,唯一的方法為,將發電渦輪機浮在水面,並使用一定重量的錨碇固定至海底。假設颱風來襲,巨大的風暴會使海平面產生漩渦,但越深的海域晃動相對越小,所以郭振華團隊在發電機內設計沉浮系統,仿效潛水艇內部的水櫃,透過排水及吸水,控制整體或特定部位的上浮與下沉,應用阿基米得原理防治天然災害。
現今台灣的大規模基載發電仍在發展中,商轉規模的發電量預估至少500千瓦,相當於一整個發電廠,郭振華表示,若想提供本島民生用電,短時間仍受成本阻礙。
以研究的角度切入,郭振華解說,藉由水流的能量轉變成電力,大約有60%可以進入發電機,最後剩約40%的電量可使用。但若想在本島大量生產機組,需先投入上千台的基礎設備,可初始階段將因成本不足,無法實行。